top of page

    家庭從政雙重負擔 

            台灣女性參政現況

    家庭從政雙重負擔 

            台灣女性參政現況

    家庭從政雙重負擔 

            台灣女性參政現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台灣女性參政現況

    家庭從政雙重負擔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台灣對於女性教育的養成,往往不會以公共事務為主,反而希望女生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找個穩定工作、找個好對象結婚、安穩在家相夫教子就好。
缺乏女性人才庫的培育,自然缺乏女性的政治人才,這或是台灣女性參政率偏低的主因。

​圖片來源:香港01  好生活  2016年發佈《事業家庭兩得意其實不難?現代女性的五個秘笈》

受制傳統 有能力卻不願成為「領袖」

女性當選比例逐年上升
​選舉層級越低,女性當選率越低

觀察近年「行政院性別平等會」的資料發現,107年直轄市議員女性當選人的比例有35.79%,但村里長的女性當選人比例僅16.61%。

上述原因除了跟選舉生態不同有關外,傳統女性不敢爭取權力、時常受制於傳統思想,也是其中的因素。

根據不同縣市的都市化程度,也會有不同的結果。而且這樣的狀況,不僅發生在政治場域,也會發生在許多的志工團體當中。

​百分比(%)

​選舉年(民國年)

圖表一  /  歷年選舉女性當選人比例

製表 / 周潭春瑩

尤美女背景模糊處理_edited_edited.jpg

蔡英文總統剛當選時,輿論認為「穿裙子的不能當三軍統帥」,許多傳統的觀念也希望女性要找條件比自己好的對象、女性不能喜愛權力等,都大大限制了女性參政的機會。

尤美女 律師 
第8-9屆民進黨立委,投入婦女運動逾30年

柯志恩_edited.jpg

柯志恩
第9屆國民黨立委、​淡江大學專任教授

性別不一定會形成參政困難或阻礙

柯志恩表示,她在大學教書二十多年,性別平權的意識相對一般女性政治人物來的高。

當從教育場域,進入到國會殿堂時,並沒有發生角色轉換上需要適應的問題,過往在學校怎麼做事,進入國會,也是以相同的方式質詢。

所以不會因為女性的身分,在執行權責時綁手綁腳。

​圖片來源:柯志恩Facebook 發佈

女性當總統 性別卻非各政黨主要議題

  台灣女性在政黨中擔任權力核心的比例不高,國民兩黨至今也都只出現一位黨員直選的女性黨主席(洪秀柱及蔡英文)。平均來看,被大眾普遍認為觀念較傳統保守的國民黨,女性中常委人數約占33%,而被認為具有進步價值的民進黨,女性中常委人數僅約占20%

​人數

圖表二 /  民進黨2010~2020年中常、中評、中執委女性人數

製表 / 周潭春瑩

(0.00)

​(0.00)

(0.00)

以2016(第20屆)數據為例:           0.264=26.4%;
​         0.23=23%
指2016(第20屆)國民黨中常委第一次選舉女性占比為26.4%,第二次選舉女性占比為23%。

圖表三 /  國民黨2008~2020年中常委女性人數占比

製表 / 周潭春瑩

從數據上來看,國民黨中常委的比例的確高於民進黨,但是這些女性幹部常被視為是對外溝通的橋樑,或作為黨內彰顯新時代觀念的一種方式,主要的黨機器仍由男性掌握。

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 —魏玫娟  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

分析這項數據帶來的意義,除了要思考各個政黨派系的女性比例外。更值得探討之處在於,這些看似身居權力核心的女性,是否真的能在政黨中發揮實質影響力。還是只是被拉來當陪襯,是沒有實權的花瓶?

魏玫娟
國立政治大學專任教授

魏玫娟_edited_edited.jpg

深蒂固的傳統價值、加上政黨機器掌握在男性手中,所以國、民兩黨內權力中心女性比例才會偏低。以民進黨為例,該黨內部的派系影響力很大,黨內中常委的選舉,又常常會涉及到派系平衡的問題,各派系的女性比例,就會成為中常委選舉的一大關鍵。

現今民主、政黨政治國家中,所謂的「合格候選人」往往是需要有政黨推薦、代表政黨或有群體支持,這會形成「狹隘型政治參與」,而這類的政治參與主要以男性為主,女性的比例就低很多。

現今台灣的政黨對於女性參與政治大都保持開放的態度,但越接近黨內的權力核心,越會呈現「封閉式」的狀況,而這樣「封閉式」的狀況,和社會文化因素相關。權力層級越往上,女性比例越低。

​圖片來源:姜貞吟提供

姜貞吟
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
​國立中央大學專任教授

IMG_8485.JPG

​圖片來源:柯志恩Facebook發佈

柯志恩
第9屆國民黨立委
淡江大學專任教授

柯志恩1.jpg

民黨的權力核心是由選舉產生,會進入到黨內核心選舉的候選人,通常都具有民代背景,此處家世是主要考量,而非性別。國民黨內推選主席、中委委員等職務時,性別不會是最大考量;女性比例增加,反映的是當下女性參選的人數增加,而非為做到性別平衡產生的結果。無論是國、民兩黨,都不會把性別做為推派黨內決策人物的主要考量。

未命名設計.jpg

女性從政時,最常受到傳統思想的限制。傳統思想告訴女性,家庭、政治往往是二擇一,而非兩者兼顧,且女性真正從事政治後,傳統思想仍揮之不去,這也反映在各黨女性鮮少擔任黨內核心權力職務。

 

此外,媒體對於女性政治人物的描繪多半參雜傳統的刻板印象,連女性政治人物也會以帶有刻板印象的言論、稱號來包裝自己。

bottom of page